近日,祁连山林区人民检察院接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平山湖风电场电话反应有野生动物受伤需要救助,该院第一时间联系野生动物救助机构甘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会同该站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紫泥泉村救助一只因前蹄受伤无法站立行走的亚成体鹅喉羚,目前鹅喉羚已被送往甘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进行治疗。
检察官科普:
鹅喉羚(学名:Gazella subgutturosa)偶蹄目,牛科,瞪羚属,属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区域生存的动物,体形似黄羊,因雄羚在发情期喉部肥大,状如鹅喉,故得名“鹅喉羚”。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鹅喉羚颈细而长,雄兽颈下有甲状腺肿,形似鹅喉,故称鹅喉羚。上体毛色沙黄或棕黄,吻鼻部由上唇到眼平线白色,有的个体略染棕黄色调,额部、眼间至角基及枕部均棕灰,其间杂以少许黑毛,耳外面沙黄,下唇及喉中线亦为白色,而与胸部、腹部及四肢内侧之白色相连。鹅喉羚属于典型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种类,栖息在海拔300-6000米之间的干燥荒凉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茫茫荒漠几乎是贫瘠、荒凉和死亡的代名词,但鹅喉羚仍然能依靠生长在荒漠上的红柳、梭梭草、骆驼刺和极少量的水存活下来并繁衍着后代。鹅喉羚多白天活支常结成几只至几十只的小群活动动,善于奔跑马观花,以青草等植物为食。鹅喉羚共采食16科47种植物,不同季节间鹅喉羚食性有明显变化,秋季采食7科24种植物,冬季采食6科17种植物,春季采食16科41种植物,夏季采食12科30种植物,藜科、禾本科植物是鹅喉羚全年的主要食物来源,占鹅喉羚总采食量的38.8-85.1%,非禾本科草本植物也在鹅喉羚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春季和夏季鹅喉羚采食较多的驼绒藜,秋季和冬季梭梭被较多采食。由于干旱胁迫,春季、夏季和秋季鹅喉羚吸食含水量较高的多葱根,粗枝猪毛菜等非禾本科草植物。冬季鹅喉羚与绵羊之间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重叠指数高达76.6%,绵羊与和喉羚之间食物竞争明显。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的卧息生境选择,夏季测定了49个卧迹样方,36个对照样方;冬季测定了75个卧迹样方,75 个对照样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鹅喉羚夏季主要选择半滩、下坡位,海拔910m以上、与水源距离较远、远离道路、远离居民点、高隐蔽级、中低植被密度和中高草本密度的区域作为卧息地,而冬季鹅喉羚主要选择山坡、阳坡和半阴半阳坡、中上坡位和下坡位、900-1000m的高度范围、离道路501-1000m以及大于2000m的距离、靠近居民点、中低隐蔽级、中等雪深1cm-3cm、中高植被密度和中高草本密度的区域作为卧息地。
检察官提示: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和我们每一个人进步的重要标志。未经批准非法猎捕、杀害、出售、收购、运输、食用、饲养野生动物(含卵、蛋、人工饲养)或涉嫌违法犯罪。